8月27号到29号这三天,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带着团队去了美国,在华盛顿跟美国财政部、商务部、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官员聊了整整三天。这期间,他还见了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、美国商会的人启盈优配,以及一些美国企业代表,面对面交流了想法。
这次见面既不是讲排场的高规格谈判,也不是随便唠两句就完事儿,而是为接下来的正式谈判打基础。核心就是琢磨怎么把之前两国元首通话、还有几轮会谈里定好的共识落到实处——简单说,就是“把已经说好的事,真正推进下去”。
这次美方挺积极的,原因其实很明显。一方面,美国这几年又是加关税、又是搞限制,结果国内消费品涨价了,汽车企业成本上去了,销量也不行,农产品更是卖不动。就说大豆吧,以前中国买美国大豆挺多的,现在更多从巴西、阿根廷这些地方进口,美国豆农急得不行。
另一方面,美国政治上也有自己的小算盘:2026年中期选举快到了,农业州的选票对特朗普很重要,所以他老催着中国多买美国农产品,最好马上能看到订单,好回去给选民一个交代。
但中国的态度很明确:买东西得看质量好不好、价格合不合适,不能把经济问题当成政治工具。大豆就是个典型例子。以前中国进口大豆确实更依赖美国,现在不一样了——巴西、阿根廷、乌拉圭这些国家的大豆供应稳定,价格也有优势,还能按照中国采购的要求做包装、控品质。国内也在推“大豆振兴计划”,产量一年比一年高。就连饲料配方都改了,豆粕用得少了,一部分换成了棉籽粕、菜籽粕。总的来说,现在对进口大豆没以前那么依赖,更不是非美国的不可。
启盈优配
所以在华盛顿这几天,美方想让中国马上多买美国大豆,中国没答应。这不是故意跟美国对着干,而是中国的供应链更稳了,选择也更多了,完全能按市场规则决定买谁的货。
关税问题也是一样。这几年美国给很多中国商品加关税,说是为了国家安全,但最后埋单的都是美国企业和老百姓。像电子产品、机械零件这些,本来利润空间就大,一加税,成本直接压到企业身上,最后还是转嫁到消费者头上。之前有美国企业算过账:零部件贵了,整机就得涨价,销量一降,整个供应链都受影响。
现在美国国内也吵翻了:企业想降关税,但还有一部分人老拿“安全”当借口不让降,结果就是自己跟自己矛盾,谈判代表都拿不出统一的意见。中国这边的意思很清楚:要想往前推进,就得拿出诚意,别搞那种“这边松一点、那边卡一点”的选择性操作。关税不是小事,牵一发动全身,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步步把这些障碍去掉,让商品和企业能顺畅流通。
除了农产品和关税,技术和出口限制也是个大问题。这几年美国对芯片、光刻设备、航空发动机这些高技术产品,限制对华出口,说到底就是怕技术流到中国。但这么做,很多美国企业自己也受了重创——有的公司因为少了中国市场,收入掉了一大截,只能靠裁员自保。
现在全球产业链都是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,谁也离不开谁。把路越堵越窄,最后谁都走不快。中国这边一方面愿意合作,另一方面也在抓紧补短板、搞突破启盈优配,像新能源汽车电池、光伏、芯片制造这些领域都在进步。就算对方卡得紧,咱们也不至于被掐住命门。简单说:谈合作,中国不拒绝;想胁迫,中国不吃这一套。要想长久,还得把科技合作拉回正常轨道,公平合理、有来有往才行。
这次会谈还有个绕不开的话题:稀土。之前在伦敦谈过,双方说要朝着恢复稀土贸易的方向努力。美国当然想让中国尽快放开出口,尤其是军工要用的稀土材料,更是急着要。最近美国媒体也报道了,有些军工企业因为稀土磁铁不够,交货都延期了。
这几个月中国调整了稀土出口管理,出口到美国的量有所上升,主要流向汽车这些民用领域。但美国还不满足,想让军工的需求也快点缓解。特朗普之前接待韩国总统的时候还放狠话:要是中国不卖稀土磁铁,美国就给中国商品加更高的税,还拿飞机零件举例,说要限制对中国供应。这话太重了,只会让氛围更紧张,根本解决不了问题。
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态度很实在:“可以谈,但得讲规则、互相体谅”。中国是全球稀土产业链的重要一环,稀土本身就稀有,加工也需要技术。对外出口得考虑产业安全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,也得看对方在其他方面有没有拿出诚意、做出让步。
这三天会谈,签新协议了吗?有具体数字和清单吗?其实这次没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。美方一开始就把它定位成正式谈判前的“技术性接触”,主要是摸清情况、对一对信息、找解决办法。中国这边则强调了几句话:相互尊重、和平共处、合作共赢,通过平等对话管控分歧、扩大合作。
从这三天也能看出来,中美经贸的矛盾是现实存在的,不是两句话能解决的。美国国内对关税、技术、供应链的看法特别不统一:有人看重企业利益,有人死抓安全红线;有人想早点放开做生意,有人习惯拿狠话施压。
这次见面还有个积极信号:双方都愿意继续用经贸磋商机制解决问题。“机制”意味着不是一锤子买卖,而是常态化的——定期谈、有台账、有回访。只要这个机制在,两边的企业就有盼头,知道问题有人接、有人管、有人回应。对老百姓来说,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物价稳、产品全、就业有保障;对企业来说,供应链风险小了,才敢放心投资。
回头看这几年,中美之间不只有竞争,还有很多互补的地方。中国市场大、产业配套全,美国在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上有优势。把互补的地方做大,给竞争设好“护栏”,既不怕对手,也不把对手变成敌人,这才符合两国长远利益。
最后中方还留下了一句“忠告”,中美双方应该秉持着相互尊重、和平共处、合作共赢的原则,通过对话来管控分歧,拓展合作,共同推动双方的经贸关系稳定、健康发展。
中美经贸关系只要朝着稳定、健康、可持续的方向走,日子就会更踏实。说到底,大家都在同一条世界大船上,遇到风浪启盈优配,握紧手比互相拆台更重要。
盛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